2025 年 4 月 1 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国令第 799 号)正式施行以来,已过半年实施期。该条例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范围、禁止采集区域及数据安全责任,推动行业从 “粗放建设” 向 “规范运营” 转型,头部安防企业纷纷推出合规适配技术方案,抢占政策红利市场。
条例核心约束催生三大技术升级方向。在采集端,针对 “安装位置合规性” 要求,海康威视研发出 “智能点位规划系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摄像头覆盖范围,自动规避旅馆客房、学生宿舍等禁采区域,同时生成符合备案要求的点位报告,使系统备案效率提升 60%。大华股份则推出具备 “视野边界锁定” 功能的摄像机,硬件层面限制镜头旋转角度,防止采集范围越界,已在全国 30 余个政务服务大厅项目中应用。
数据安全领域成为技术攻坚重点。条例要求建立 “防泄露、防篡改” 安全技术措施,宇视科技推出 “视频数据全生命周期加密方案”,采用国密算法 SM4 对采集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操作日志存证,确保视频原始完整性。该方案已通过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认证,在深圳地铁 11 号线等项目中落地,数据泄露风险降低 90% 以上。针对中小商户合规成本高的问题,科达推出 “轻量化合规套件”,集成备案流程指引、权限管理模块,价格仅为传统方案的 1/3,上线三个月已服务超 2000 家连锁超市。
行业适配呈现细分场景特色。在教育机构场景,海康威视定制 “校园视频系统合规版”,自动屏蔽宿舍走廊摄像头对房间内部的拍摄角度,同时设置学生隐私数据脱敏模块;医疗机构场景中,迈瑞医疗将视频系统与 HIS 系统权限打通,仅允许安保人员查看公共区域画面,医护人员需二次授权方可调阅病区监控,兼顾安全与隐私保护。
据中国安防协会统计,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国已有 72% 的存量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完成合规改造,带动相关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突破 80 亿元。但中小城市仍存在专业能力不足问题,为此华为云联合三大运营商推出 “合规改造云服务”,提供远程点位核查、数据安全扫描等功能,已覆盖 150 余个县级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