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明确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这一政策促使 AI 与安防深度融合再次成为产业焦点。在数字化变革浪潮下,AI + 安防的快速发展是技术成熟、场景适配以及社会安全、企业生产、民生需求推动的必然结果。
政策引导、市场需求与技术突破是 AI + 安防成为人工智能商业落地主赛道的关键因素。“十四五” 规划将安防列为 AI 落地优先领域,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强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7 月常务会议要求 “推动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加快普及”,加速 AI 在安防场景规模化应用。在政策支持下,国内安防产业已从概念验证迈向实战应用,依托完备产业链与多元应用场景,实现全球领先发展。
市场数据彰显安防作为 AI “主战场” 地位。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达 823 亿元,同比增长 13.05%,预计 2025 年突破 900 亿元。智慧交通、园区、社区、景区等场景智能化需求旺盛,成为市场增长核心动力。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头部企业积极推动 AI 技术与场景融合,提出 “场景数字化”,将大模型、智能体能力融入前后端设备,实现实时智能分析;平台商与 AI 技术公司在计算机视觉、语音处理等领域持续创新,推动 AI + 安防技术落地应用。
AI 对安防行业的变革已超越工具升级,引发商业模式根本性转变。传统安防依赖人工回看监控,响应慢、成本高,AI 技术使安防系统向无人化、自动化转变,从成本中心转型为利润中心。在人力成本上升背景下,AI + 安防无人值守场景加速推广,如无人酒店智能门禁与自主入住系统、智能停车场车牌识别与自主收费系统,提升运营效率与用户体验,拓展安防价值至运营优化、资源调配等领域,应对社会老龄化、少子化挑战。同时,安防行业价值边界不断拓展,在智慧城市中与多领域数据互通,形成协同治理能力;在产业端,计算机视觉、物联网感知技术赋能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推动 “泛安防” 生态形成;在家居领域,成为智慧生态重要组成部分。
AI + 安防正融入 “万物智联” 时代,从端侧 AI、边缘 AI 普及到多模态大模型应用,安防系统从孤立节点向智慧枢纽进化。产业规模扩张显著,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 7000 亿元,连续多年增速超 20%,AI + 安防是重要增长动力。智次方研究院预测,2025 年中国端侧 AI 市场规模将突破 2500 亿元,为安防技术广泛应用奠定基础。大模型商用探索成为趋势,尽管处于落地初期,大厂、算力企业、AI 公司已布局安防与大模型融合,预计未来 1-2 年将取得突破,如海康威视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 AI 融合巡检超脑升级识别算法,中国移动视频大模型实现画面语义深度解读,提升安防系统风险理解能力。
然而,AI 与安防融合也面临挑战,如家居 AI 摄像头普及带来隐私数据泄露风险,需平衡安全与隐私。展望未来 3-5 年,随着 AI 深度渗透,安防与 AI、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具身智能等技术融合将拓展应用领域,拓宽产业链增值渠道,提升商业价值。在政策、技术、产业协同作用下,AI + 安防将推动安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智慧社会构建安全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