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作为 AI 智能体商业化应用元年,正深刻重塑安防行业格局。自 2016 年 AI 与安防初次融合,历经感知 AI、生成式 AI 阶段,如今推理 AI 驱动的 AI 智能体成为行业焦点。在技术突破与政策扶持下,AI 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国产大模型性能不断突破,两会政策也为其商业化落地助力。据 IDC 定义,AI 智能体是大语言模型驱动的自主软件系统,集感知、推理、决策与行动能力于一体,连接大模型 “大脑” 与实际执行环节,成为当下技术浪潮核心。
安防行业内,领军企业积极投身大模型与 AI 智能体领域,探索办公、交通、园区及城市等多场景应用,AI 智能体成为智能安防新的主导驱动力。市场参与者涵盖头部大厂、AI 创新公司、互联网企业与 ICT 企业,各方凭借自身优势加速产品研发与场景开拓。
在端侧智能体应用上,受大模型轻量化、用户需求及隐私安全因素影响,应用趋势愈发明显。熵基科技在智慧办公等场景,基于 ZAL0 AI 智能体实现多模态交互,如智能考勤助手精准打卡与语音提醒、虚拟门童保障区域安全、智能访客接待员高效登记引导、慧购顾问借助数字人推荐商品,提升用户体验与效率。魔点科技推出的 “慧办公” 智能体,依托企业多维知识库与大模型,打造行政、人事、门卫等数字员工角色,深度定制适配企业多样场景,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行业智能体推动安防企业向智慧服务商转型。大华股份基于星汉大模型 2.0 推出 “行业智能体”,将 AI 从辅助工具升级为行业核心引擎。该智能体融合行业知识,支持自然语言交互,能精准回应模糊需求,在交通拥堵诊断中预测趋势并优化信号灯配时,在供应链管理中实现排程优化。宇视科技基于梧桐大模型打造 AIoT 智能体,构建 “云边端” 协同架构,覆盖产品、业务与知识库,实现 “万物皆可 Chat” 智能生态。其首创的 Agent Link 算力链技术实现云边端算力动态协同,配合 “关山湖” 系列边端装备形成落地闭环,并通过开放生态,与合作伙伴共享技术红利,共同挖掘新场景。
在平安城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AI 智能体从单一场景迈向城市级系统治理,化身城市 “超级大脑”。云天励飞早在 2020 年提出 “1+1+N” 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框架,已在深圳落地,通过多模态感知与智能体推理,助力城市交通、应急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智能化升级。联想在 2025 创新科技大会上推出 “城市超级智能体”,从智慧化治理平台进阶为城市发展 “人工智能 +” 引擎,与城市管理及服务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AI 智能体从技术、应用与商业模式三方面重塑安防行业。技术上,传统安防系统以视频感知为主,依赖人工分析,响应迟缓、效率低下。AI 智能体凭借多模态大模型与实时推理能力,赋予系统自主分析与快速决策能力,如实时分析视频、语音、传感器信息,自动识别异常并行动,海康威视基于语言大模型的智能体通过融合行业知识,实现自然语言驱动交互,提升安防系统主动性与智能化程度。
应用层面,AI 智能体的多模态交互与垂类定制能力,推动安防行业跨界融合。在智能交通领域,大华交通拥堵诊断智能体分析实时交通数据,预测拥堵并优化信号灯,提升交通效率;在城市治理方面,云天励飞城市智能体整合多源数据,实现城市级事件预测与资源调度,促进城市治理从 “碎片化” 向 “系统化” 转变,拓展安防行业应用边界,助力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商业模式上,AI 智能体促使安防行业从传统硬件销售转向服务赋能与生态共建。宇视科技推出 “产品能力伙伴” 模式,允许合作伙伴 OEM 智能体产品、参与算法训练,共享研发与供应链资源,如一家电梯安全工程商基于宇视潼关系列智能门禁毫米波雷达技术,开发电梯困人智能检测装置进入民用市场。同时,AI 智能体承担访客登记、数据分析等重复性任务,解放人力资源投入高价值决策与创新工作,还能优化企业内部供应链、人力、财务等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熵基科技、海康威视等企业已在内部部署 AI 智能体系统,提升业务环节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