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新兴技术在安防场景中的应用取得显著进展,为安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行业应用边界的不断拓展。从先进的通信技术到前沿的生物识别技术,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到创新的身份认证技术,各领域技术的融合与创新正重塑着安防行业的格局。
在通信技术方面,南京大鱼半导体于 6 月 25 日的深圳国际安防展上,正式宣布入局安防市场,并发布全新的 “大鱼安防通讯解决方案”。该方案致力于解决安防通信难题,尤其是在矿井无线监控、隧道通信等无公网覆盖的封闭空间场景,以及地形开阔复杂、需要应急通信快速部署的现场。依托自研的 FishLINK 技术,大鱼提供了最远可达 100 公里的无线传输通道,即便在森林防火等存在大量遮挡和干扰的场景下,依然能确保有效距离传输,让超视距、大范围的高清视频监控和无人化区域值守成为可能。同时,该方案在功耗控制上实现了覆盖 “图传、对讲、传感” 的全链路低功耗,且通过创新的 “一对多” 传输架构,降低了监控中心的硬件数量和部署复杂度,大幅减小运维压力,实现了高效费比,为安防通信领域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且深入。全球可信身份解决方案提供商 HID 公布的《2024 年安防趋势报告》显示,生物识别技术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今年的调查中,39% 的安装商和集成商表示,他们的客户正在使用指纹或掌纹识别技术,30% 的人表示客户正在使用面部识别技术。8% 的公司计划在明年测试或实施某种形式的生物识别技术,12% 的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这样做。生物识别技术凭借其独特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在门禁系统、考勤管理、身份验证等安防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安防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同样取得重大突破。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西区局携手共建的视频图像智能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借助先进的 AI 视频解析技术,实时接入普陀区内的海量监控设备,并将监控画面与大数据、AI 等技术巧妙整合。该实验室采用的人脸分析设备,利用高密度 GPU 架构和深度学习的人脸智能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对人脸进行识别、分析与建模,结合大数据及云计算能力,实现布控报警、人脸查询等功能;车辆分析设备则可对车辆图片信息进行二次识别,精确提取车辆关键信息,为交通管理与案件侦破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实验室编织出一张灵敏的动态安防网络,大大提升了警务执行效率,成为上海警务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样板。
在身份认证技术领域,移动身份凭证(移动 ID)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根据 HID 的调查,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它们被用作支持身份认证的势头持续增强。接受调查的终端用户表示,在未来五年内,有近 80% 的组织将部署移动 ID,行业合作伙伴对移动 ID 的前景也持乐观态度,称有 94% 的客户将部署移动 ID。移动 ID 的普及将为安防领域的身份认证带来更高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改变传统身份认证模式,推动安防系统向更加智能化、便捷化方向发展。
这些新兴技术在安防场景中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安防系统的性能与效率,还为安防行业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与市场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安防行业将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社会安全保障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
|